南方日報訊 (記者/張瑋)為有效緩解“入園難、入園貴”,近三年深圳市、區兩級學前教育財政專項投入增加,並鼓勵社會力量辦幼兒園。截至目前,全市共有1313所幼兒園,近三年年均增加8%。29日,深圳市人大常委會審議的“市政府關於市學前教育改革發展工作報告”透露,到2015年,財政對學前教育投入占財政性教育經費比例達到5%以上。
對於下一步改革方向,報告稱,將探索混合制辦園模式,開展非營利性幼兒園試點,逐步推行營利與非營利幼兒園分類管理。
財政對學前教育投入逐年提升
為緩解“入園難、入園貴”,深圳近幾年創新公共服務供給方式,引導社會辦幼兒園轉型為普惠性幼兒園(以下簡稱普惠園),將公辦幼兒園納入普惠園範疇。目前已初步取得成果。
報告顯示,從2012年開始,深圳每年地方教育附加收入的15%用於扶持學前教育發展,財政對學前教育的投入從面向公辦幼兒園轉為面向各類幼兒園。2012至2014年,市、區兩級學前教育財政專項投入約11億元。
其中,2013年學前教育財政投入占財政性教育經費比例約為3.69%,學前教育財政性經費占財政性教育經費比例約為4.17%。到2015年,深圳財政對學前教育投入占財政性教育經費比例達到5%以上。
普惠園長期從教的教師工資和津貼,比2010年幼兒園教師的平均工資提高57%。截至2013年9月,全市幼兒園教職員工5.24萬人,其中專任教師2.68萬人。全市社會辦幼兒園教師年流動率從2010年的37%下降為2013年的約7%。
營利與非營利幼兒園分類管理
由於深圳近年來鼓勵社會力量舉辦幼兒園,同步規劃建設住宅區配套幼兒園,學前教育規模持續擴大。截至2013年9月,全市共有1313所幼兒園,三年年均增加8%,2013年則增加超過10%。深圳在園兒童則達到36.9萬人,三年年均增幅超過13%,非本市戶籍兒童約占68%。
對於下一步改革方向,報告稱,將探索混合制辦園模式,開展非營利性幼兒園試點,逐步推行營利與非營利幼兒園分類管理。長期從教津貼政策則向普惠園教師、專任教師和優秀人才傾斜,並將實施學前教育高層次人才建設“苗圃計劃”,建設學前教育名師(專家)工作室。
此外,省、市一級優質幼兒園從2011年占幼兒園總數的22%上升到2014年的42%。2014年年底則將創建40所“優質特色示範幼兒園”,基本覆蓋各區,2015年底則達到60所。 (原標題:擬探索混合制辦園模式)
- Feb 23 Mon 2015 18:58
擬探索混合制辦園模式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